Artists:
  • 柯德.林科

    柯德・林科,德國的跨域音樂家、作曲家。出身德國杜塞朵夫舒曼音樂學院,受古典打擊樂訓練,在創作上卻橫跨舞蹈、劇場、新媒體等當代藝術領域,並與歐陸許多知名編舞家合作演出,如阿喀朗舞團的《Zero Degrees》、《Third Catalogue》、《Sacred Monsters》,與西迪拉比的《Tempus Fugit》、《Sutra》。

  • 貓阿諾

    法國音樂家。作曲風格融合古典,爵士,法國民謠與亞洲音樂。多次受邀與台灣的舞團和劇場合作現場演出,也製作廣播節目《迷失方向(Désorientales)》和影片《都馬調(Doumadiao)》紀錄台灣的風土人情。 近期的音樂創作專輯 :《解放9 (Delivraence 9)》﹐《超人類/次等人類(Transhuman / Subhuman)》, 《藍色微光的翅膀 (Sur les ailes de l’heure bleue)》。

  • 唐明

    法裔的低音大提琴音樂家唐明,有著深厚的古典與爵士樂基礎,加上多樣曲風的滋養,演職生涯遍及台灣、巴西及法國。他專注開創不同樂器的演奏技巧,揉合傳統樂器之豐富獨特性於其爵士風格演奏中,開啟一頁新的音樂美學。擅長多種樂器之餘,唐明也設計一種新的管樂器,名之為「無鍵(keyless)」,強調其圓滑裝飾音演奏之特異性及微分音特性。「無鍵」提供了在調性音樂框架裡,可以融合各種傳統音樂豐富語彙的可能性,使得演奏者能自由轉到任何調性。

  • 陳沛元

    手碟演奏者,遼闊音聲宇宙中的探索者。他相信波動、聲響、音樂的現象,是心與內在生命能量的顯現,藉由身體延展到物質的世界。在即興的演繹中,關注於音樂、聲響、能量流動與身心現象的交互作用。 宛如薛西佛斯式的儀式,從無止盡的混沌中淘選出秩序與結構,曇花一現般地,旋即又消融於意識的海洋之中。在探索音聲宇宙的旅程中,曾於印度學習西塔琴演奏與北印度古典音樂的傳統,爾後醉心於跨文化維度—人類古老的儀式音樂、神聖音樂、薩滿音樂的傳統。演奏的樂器包括澳洲古老風管樂器Didgeridoo,西伯利亞薩滿鼓,蒙古喉歌Khoomei與馬頭琴,非洲安比拉琴Mbira,哈薩克冬不拉等。在崇敬自然的音樂信仰中,吟詠著原始、純粹、赤裸、野性的語彙,並以音樂築構一幅聲音的曼陀羅。

  • 楊智博

  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文學碩士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藝術學士。以演奏家、跨界表演者等身分活躍於舞台演出,擅長以笙為連結與不同領域藝術家合作,遊走在傳統、現代、民謠、實驗、跨界等風格之間。2016年獲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表揚;2015年獲得文化部國際駐村人才補助赴奧地利交流;同年參與錄製侯孝賢導演執導《刺客聶隱娘》電影配樂錄製及拍攝,獲得第68屆法國坎城影展會外賽(Festival de Cannes)「最佳電影原聲帶獎」。與獨立樂團「濁水溪公社」合作錄製專輯《人民・鄉土・勃魯斯》獲得第六屆金音獎「最佳專輯、最佳樂團、評審團特別獎」三項殊榮;2013年與「卡到音即興樂團」錄製專輯《四字成語》獲得第三屆金音獎「最佳爵士專輯、最佳單曲」雙項肯定。現為笙根蘭陽藝文平台總監、A Root 同根生團長。

  • 陳淯歆

    畢業於國立台灣戲曲學院,主修板鼓及歌仔戲後場伴奏。宜蘭新住民,喜歡宜蘭的生活進而移居,還在此開了間「歆窩Sing.Cafe」咖啡廳。戲曲鑼鼓、天鼓、俄羅斯手碟、木箱鼓、非洲鼓、中東手鼓等皆是掌上絕活,一個國家就有一種擊樂文化,隨著每次不同的出國演出經歷,便帶回一項新樂器,然後演出陣仗越來越大,自體無限繁殖。出身傳統戲曲鑼鼓的背景,擅長聆聽後做出反應,這樣的特質也為音樂增添了活性與驚喜。

  • 李宇鎔

    美國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(百克里音樂學院)作曲系學士,主修電影配樂編曲創作和樂器鋼琴,美國 Columbia University(哥倫比亞大學)音樂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。

    返臺後首先投入電影音樂製作以及音樂專輯的作曲與編曲工作,電影《禪說阿寬》音樂編輯、風潮唱片《心靈音樂詩~去做人間雨》編曲,其間亦多次受委託,擔任音樂會及舞蹈演出的編曲及演奏者,而後進入專業舞蹈伴奏及音樂教育領域。曾受邀:2021「國際愛跳舞即興節」現場音樂家,2021台中國家歌劇院《平珩說舞》現場音樂家及對談者,2020空表演實驗場【文化平權-奇花藝草系列工作坊】現場音樂家。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、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、國立台灣戲曲學院講師,【黎美光。創意/心理。工作站】音樂總監。

    專長研究領域 : Music Education音樂教育–Pedagogy多樣音樂教學法研究、PACE Music Teaching System美國哥倫比亞羅勃佩思音樂教學法、為舞者研究的即興音樂與肢體引導。擅長在場域中尋找聲音之可能性,嘗試各種樂器與即興舞蹈的結合,實驗各種跨域的合作及演出。